刺青展覽活動正式開展,探索圖紋與人類文明發(fā)展的歷史
以圖騰藝術追溯歷史與文化
《刺青–身之印》是高雄市立美術館與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的合作,展覽主題有著近5000年的時代跨距,引領當代觀眾一同探索圖紋與人類文明發(fā)展的歷史,不僅呈現了對少數族群文化的重視和追溯,也更幫助多元文化間的相互理解;本次展出,除了呈現在世界上的少數民族文化之外,更特別加入由高美館團隊策劃的臺灣展區(qū),探索臺灣原住民部落古老紋墨文化的紋樣與精神價值,深入文化脈絡一窺融會了多元文化的臺灣當代刺青在藝術上的表現。
凱布朗利博物館與盧浮宮、奧塞美術館、龐畢度中心并列為法國四大國立博物館,不僅本身擁有豐富的典藏外,更重要的是在于其策展專業(yè)領域所展現的包容與尊重??酆蟽绅^提倡“文化只有差異,沒有優(yōu)劣”的核心價值。
呈現在肌膚上的歷史洪流
首位提出以藝術視角策畫“刺青”主題展覽的正是凱布朗利博物館館長-斯蒂芬.馬丁(StéphaneMartin),本次更自法國遠道而來臺灣,并提及刺青的存在淵遠流長,在不同的族群中有著不同的意義和印象,歷史上刺青曾是歐洲或亞洲的邊陲文化,被認為是非正派的文化,然而在大洋洲的原住民族中卻是一種社會聲望的象征;然而隨著時代的推進,而今刺青重新回歸全球主流文化的藝術潮流。
本次共分為五個展區(qū),從刺青文化的起源,歷史的追溯,到今日刺青的樣貌,皆清楚的呈現和說明,觀展者也可以在展覽中感受到時代的洪流和演變。此外,更有為《刺青–身之印》展特別創(chuàng)作的藝術作品,超過2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刺青大師為本展創(chuàng)作了兩種類型的作品:即將實踐的刺青計劃或想像的刺青計劃。他們使用電動刺青機或傳統(tǒng)手工工具,將其設計描繪在畫布上或紋在硅膠模型上。更有臺灣紋身大師楊金祥(Buddha Yang)之硅膠作品,將于本次展覽首度公開亮相。
策展人、同時也是法國藝術雜志的創(chuàng)辦人的安妮與朱利安(Anne &Julien)表示,《刺青-身之印》是個大膽而獨一無二的展覽。每個刺青依據肌膚的酸度、膚色、自愈能力等都在在影響著刺青的作品樣貌和變化,然而這并不阻礙其藝術跨度,反而讓刺青有了詩性的轉譯。如同高美館本次為展覽所下的標語“來回毫米之間,探索身體最深的表層”,刺青不僅是圖樣,而是以身體作為畫布,乘載了身份認同、文化傳承、族群記憶,甚至是神秘力量的連接。各面向背后交織著獨有的歷史文化與脈絡。策展人安妮與朱利安也期待藉由此展,參與撼動當前刺青運動的巨大潮流并使刺青能獲得更多理解與尊重。
《刺青–身之印》的展出獲得民眾喜愛,更榮獲2019「十大公辦好展覽」,同時也希望不單純只以展覽方式呈現刺青的藝術性,而是希望能更深入的,更學問的方式去究察尋覓。因此,高美館亦特別邀請領域人才,推出跨域系列講座《TATTOO身之?。缃鐚ほ櫋罚髦v人陣容堅強,包含法國策展人安妮與朱利安、荷蘭刺青博物館收藏家的漢克?希夫馬赫(HenkSchiffmacher)、臺灣刺青藝術家、電影導演、君子雜志總編輯、研究關懷當代排灣族人與薩摩亞人文身再現的葉一飛、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以資深外交官等人,于高美館演講廳,以跨界的精神與觀眾聊刺青,翻轉大眾的視界!